各处(室)、系(部):
为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和《关于举办第三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全国大赛选拔赛的预通知》(赣教就办字〔2017〕5号)及《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学院决定在2017年3—6月组织开展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初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初赛组织委员会(简称校赛组委会),全面统筹领导我院本次大赛工作,成员如下:
主 任:聂林水 陈东林
副主任:陈根琴 李旺达
成 员:章力、王剑、周建雯、宁熙、金凌云、刘斌、苏芸、黄诚、袁彬华、顾晔、徐也可、罗建军、郑金、付小笠、郭建平、陈毅培、魏畅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各系成立由系主任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一名联系人,各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系大赛宣传动员、培训指导及组织参赛等工作;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大赛的组织、协调联络等工作;校团委负责大赛的宣传动员和学校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参赛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鼓励跨系组建团队,每个参赛团队成员3-5人,指导教师 1-2 人。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申报人是团队负责人或创业企业法人,为我校在校大学生;在2017 年 5 月 31 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 3 年(2014 年 3 月 1 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 1 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校在校生,或毕业 5 年以内的我校毕业生(2012 之后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2017年3月6日即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 3 年以上(2014 年 3 月 1 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 3 年(2014 年 3 月 1 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 2 轮次以上(含 2 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校在校生,或毕业 5 年以内的我校毕业生(2012 年之后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2017年3月6日即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业组。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其他高校也可申报本组。若参赛项目在2017 年 5 月 31 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我校在校生。若参赛项目在2017 年 5 月 31 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校在校生,或毕业 5 年以内的毕业生(2012 年之后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2017年3月6日即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 1/3。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 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 15%)。
三、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政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6.“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7.“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赛程安排
1.参赛报名(4月10日-5月15日)。参赛团队向所在系提交书面项目计划书和1分钟内的展示视频进行报名,由各系指导、组织参赛团队完成大赛网络报名。参赛团队可通过登录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网(http://cy.jxjob.net/cy/)或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org.cn)任一方式进行报名。
2.各系初赛(4月15日—5月15日)
各系自行组织初赛(参加系初赛的项目必须是已完成网络报名),并至少推荐4项符合条件的项目参加学校决赛,参赛项目至少有1项是就业型创业组项目。跨系组队参赛的项目由相关系共同组织初赛。
3.校级初赛(5月16日—31日)
学校决赛由现场展示及答辩两个环节组成,参赛顺序由团队负责人抽签决定。团队负责人进行PPT展示介绍,要求语言表达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时间不超过8分钟;专家评委进行提问,团队成员进行答辩(5分钟)。
4.省级复赛(9月3日—10日)
根据校级初赛评分由高到低排序,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复赛,省级复赛分两轮:网上评审和现场路演。
5.省级决赛(9月11日—13日)
五、大赛奖项
校赛设参赛奖项和组织奖项。奖励办法参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1.参赛奖项:校赛奖项按照参赛项目的80%评选;并设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佳带动就业奖、最具人气奖各1 个。
2.组织奖项:校赛设优秀组织奖两个,优秀组织奖评定根据校赛组织情况和校赛获奖情况综合计算。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本次大赛规格高、时间紧,各系部及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动员组织参加本次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人负责,为参赛师生创造条件,确保本次大赛的顺利开展。
2.大力宣传。各系部和相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大赛有关精神,鼓励广大在校生及毕业5年以内的往届毕业生积极报名参赛,各系每个班级(班级人数40人以上)至少完成大赛网络报名2个项目,积极推动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成果转化,激发学生投身创业实践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3.具体工作。请各系部于4月21日前提交本系大赛组织实施方案及本系大赛联系人姓名及联系电话,并告知本系大赛联系人及创业导师及时加入QQ群,群号:633819030;5月15日前提交推荐参赛汇总表、项目计划书。以上均需提交电子稿及纸质稿(其中项目计划书纸质稿一式五份,其它一式一份)。
联系人:丁丽娜 联系电话:1397099268 邮箱:112252155@qq.com
附件:
1.第三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评审要点
2.第三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成长组评审要点
3.第三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业型创业组评审要点
4.第三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写作要求
5.第三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推荐项目统计表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4月18日
附件1
第三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 评审内容
| 分值
|
创新性
| 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鼓励项目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 40
|
团队情况
| 考察管理团队各成员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安排是否科学;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团队是否具有实现这种突破的具体方案和可能的资源基础。
| 30
|
商业性
| 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完整地描述商业模式,评测其盈利能力推导过程的合理性。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在调查研究方面,考察行业调查研究程度,项目市场、技术等调查工作是否形成一手资料,不鼓励文献调查,强调田野调查和实际操作检验。
| 25
|
带动就业
前景
| 综合考察项目发展战略和规模扩张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预判项目可能带动社会就业的能力。
| 5
|
附件2
第三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
成长组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 评审内容
| 分值
|
商业性
| 在经营绩效方面,重点考察项目存续时间、项目的营业收入、税收上缴、持续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情况;以及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带来良性的业务利润、总资产收益、净资产收益、销售收入增长、投资与产出比等情况。在成长性方面,重点考察项目目标市场容量大小及可扩展性以及该项目是否有合适的计划和可能性(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其未来5年的高速成长。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项目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并给出完整的商业模式描述,以及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需具有可行性。在融资方面,强调融资需求及资金使用规划。
| 40
|
团队情况
| 主要考察管理团队各成员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以及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
| 30
|
创新性
| 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鼓励项目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 20
|
带动就业
情况
| 考察项目增加社会就业份额,发展战略和扩张的策略合理性,上下产业链的密切程度和带动效率、其他社会效益。
| 10
|
附件3
第三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业型创业组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 得分形式
| 评审内容
| 分值
|
项目团队
| 加总得分
| 团队成员互补与协调性
组织结构设置合理性
股权结构设置合理性
| 20
|
商业性
| 加总得分
| 生存性和盈利能力
可行性和完整性
可复制性
| 20
|
创新性
| 单项得分(满足任一单项得满分)
| 岗位创新
技能创新
技术创新
产业协同创新
模式创新
| 20
|
带动就业
| 加总得分
| 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带动就业人数
| 40
|
附件4
第三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写作要求
本次大赛参赛组别分创意组和实践组,创意组根据团队创意设计撰写项目计划书,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创业型组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创业项目计划书。
一、字数要求
3000字以上。
二、核心内容
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
三、写作框架
创意组项目计划书写作框架
| 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创业型组项目计划书写作框架
|
1.项目背景市场机会分析
2.市场分析与项目定位
3.产品(服务)设计与商业模式
4.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
5.竞争分析与营销策略
6.研发、生产、经营安排
7.团队与组织结构
8.资金规划与财务需求
9.关键风险认识
10.附件:若有相关佐证材料(项目所获专利、著作、政府批文、鉴定材料等),请附上佐证材料的扫描件或网址和网站截图。若无可不附加
| 1.公司背景与历史
2.行业介绍与市场分析
3.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
4.公司战略与发展计划
5.市场竞争与营销策略
6.研发、生产经营管理
7.公司组织架构与分工
8.财务分析与资金规划
9.公司特别说明:公司若拥有的专利技术、特许经营、政府批文、鉴定等佐证材料,请附上佐证材料的扫描件或网址和网站。若无可不附加。
10.附件(必须项):营业执照扫描件、组织机构代码或工商注册号
|
注:项目计划书要求表述条理清晰,应避免拖沓冗长,力求简洁、清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专业语言的运用要准确和适度;相关数据科学、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