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思政课教师在红土圣地汲取精神营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作风建设,7月13日至19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赴井冈山、瑞金、于都等地开展暑期研修培训。

学理溯源:理论之光点亮育人之炬
培训伊始,井冈山大学肖发生教授以“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路径和方式”为题,为学员们带来专题理论讲座。他系统阐述了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提出了兼具实践性与创新性的课程改革思路。李忠教授作题为“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理论授课,详细梳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三个阶段,深刻揭示了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
“两场报告不仅加深了我对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理解,更启示我们要把井冈山精神转化为鲜活的教学案例、互动议题,让学生真正听得懂、能领会。”教师学员刘思的感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圣地励行:历史现场叩问为师初心
足迹所至,心灵震撼。从三湾改编枫树坪“党指挥枪”原则确立的历史回响,到龙江书院对早期红军教育实践的深刻体会;从茅坪八角楼微弱油灯下毛泽东同志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巨著的深邃思考,到黄洋界哨口军民同心退敌的壮阔场景……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是一座精神丰碑,每一堂现场教学都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深刻洗礼。在瑞金和于都,学员们先后参观了二苏大旧址群、沙洲坝红井、一苏大旧址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等革命历史纪念地。“共产党人始终以信仰为支撑,此次亲历现场的震撼,让‘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为师初心在历史镜鉴下愈发澄澈和坚定!”教师学员朱秀琴的感慨引发共鸣。

赤诚洗礼:情动于中传承革命薪火
研修期间,歌声的激荡、故事的传承、身体的力行与誓言的铿锵,共同交织成一场对信仰的赤诚洗礼。
教学现场,大家齐唱《映山红》《十送红军》等红歌,歌声激荡,涤荡心灵。访谈环节,大家与井冈山革命先烈后代交流,再一次深刻感受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生命伟力。教师学员重走朱毛挑粮小道,肩挑重担于崎岖山路,汗水中更加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在庄严肃穆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教师们敬献花圈、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并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教师学员余仁鑫表示:“这一系列直击心灵的互动教学,不仅如熔炉般将情感、精神与信仰熔铸一体,也启迪着我们如何将情感共鸣、情境体验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为今后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触动学生心灵提供了宝贵的范式与力量源泉。”

映照当下:清风正气续写育人新篇
此次沉浸式的红色寻根活动,不止于知识的汲取与情感的激荡,更是一面映照现实、推动实践的明镜。井冈山斗争时期孕育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八项注意),正是我们党纪律严明的光辉起点,与当前深入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一脉相承。小井红军医院艰苦奋斗的作风,黄洋界依靠群众、众志成城的胜利法宝,无不提醒我们新形势下如何反对“四风”、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永恒课题。


(文/高海 图/余仁鑫)